1  2-1  2-2  3-1  3-2  4  5  7  8  10      3-2
對大多數人而言,第一項支出是稅。許多人以為是所得稅,但對大多數美國人而言,最高的稅是社會保障稅。作為一名雇員,表面上社會保障稅和醫療稅共約7.5 %,實際上卻是15 %,因為雇主必須為你付15 %的社會保障金。關鍵是,雇主並不會拿自己的錢去為你支付的,實際上他所支付的,都是你所應得到的。此外,你還得為你工資已扣除的社會保障稅再交所得稅,而這種所得是你從來就未得到過的,因為它們通過預扣直接進入了社會保障體系之中。

  接著,他們的債務開始增加。


   ( 圖 努力工作的人所具動態圖3)

  上圖是對這對年輕夫婦的最好描述︰隨著收入的增加,他們決定去買一套自己的房子。一旦有了房子,他們就得繳稅—— 財產稅,然後他們買了新車、新家俱等,去和新房子配套。

  最後,他們突然發覺已身陷抵押貸款和信用卡貸款的債務之中。

  他們落入了“ 老鼠賽跑” 的陷阱。不久孩子出生了,他們必須更加努力地工作。這個過程繼續循環下去,錢掙得越多,稅繳得也越多,他們不得不最大限度地使用信用卡。這時一家貸款公司打電話來,說他們最大的“ 資產”—— 房子已經被評估過了,因為他們的信用記錄是如此之好,所以公司可提供“ 賬單合並”

  貸款,即用房屋作抵押而獲得的長期貸款,這筆貸款能幫助他們償付其他信用卡上的高息消費貸款,更妙的是,這種住房抵押貸款的利息將是免稅的。他們覺得真是太幸運了,馬上同意了貸款公司的建議,並用貸款付清了信用卡。他們感覺松了口氣,因為從表面上看,他們的負債額降低了,但實際上不過是把消費貸款轉到了住房抵押貸款上。他們把負債分散在30 年中去支付了。這真是件聰明事。

  過了幾天,鄰居打電話來約他們去購物,說陣亡將士紀念日商店正在打折,他們對自己說︰“ 我們什麼也不買,只是去看看。” 但一旦發現了想要的東西,他們還是忍不住又用那剛剛付清了的信用卡付了款。

  我總是結識這種年輕夫婦,他們名字不同,但窘境卻是如此的相同。他們來問我︰“ 你能告訴我們怎樣掙更多的錢嗎?” 他們的支出習慣讓他們總想尋求更多的錢。

  他們甚至不知道他們真正的問題在於他們選擇的支出方式,這是他們苦苦掙扎的真正原因。而這種無知就在於沒有財務知識以及不理解資產和負債間的區別。

  再多的錢也不能解決他們的問題,除了改變他們的財務觀念和支出方式以外,再沒有什麼可以救他們的了。我的一個朋友對那些欠債的人一遍又一遍地說︰“ 如果你發現你已在洞裡,那就別再挖了。”

  當我還是孩子時,爸爸說日本人關注三種力量︰劍、寶石和鏡子。

  劍象徵著武器的力量。美國人在武器上已經花了上千億美元,是世界上的超級軍事大國。

  寶石象徵著金錢的力量。就如一句格言所說︰“ 記住黃金規則︰有黃金的人制定規則。”

  鏡子象徵著自知的力量。而在日本人看來,自知是三種力量中最寶貴的。

  窮人和中產階級更多地讓金錢的力量控制他們。他們起床工作,卻不問自己這樣做的意義;每天為錢去工作,但並不真正懂得錢。於是大多數人就讓錢來控制了他們,與他們對抗。

  如果他們有一面鏡子,也許會對鏡自問︰“ 這有意義嗎?” 可通常是,人們不相信他們自己內在的智慧,而只是隨波逐流,人雲亦雲。他們做一些事是因為其他人這麼做,他們總是服從而不去提問。對於“ 分期付款” 、“ 你的房屋就是你的資產” 、“ 你的房屋是你最大的投資” 、“ 欠債可以抵稅” 、“ 找一個穩定的職業” 。

 

如果他們有一面鏡子,也許會對鏡自問︰“ 這有意義嗎?” 可通常是,人們不相信他們自己內在的智慧,而只是隨波逐流,人雲亦雲。他們做一些事是因為其他人這麼做,他們總是服從而不去提問。對於“ 分期付款” 、“ 你的房屋就是你的資產” 、“ 你的房屋是你最大的投資” 、“ 欠債可以抵稅” 、“ 找一個穩定的職業” 。

  “ 別犯錯誤” 、“ 別冒險” 之類的話,他們一概接受從木質疑。

  很多人認為在公眾面前說話比死還可怕。按精神病學的說法,害怕在公眾面前說話是因為害怕被排斥、害怕冒尖、害怕被批評、害怕出錯、害怕被逐出。簡言之,是害怕與別人不同,結果阻礙了人們去想新辦法來解決問題。

  這也就是我那受過教育的爸爸所說的“ 日本人最重視鏡子的力量” 的原因,因為只有當他們看鏡子時,才能發現真相,即大多數人談“ 穩定” 的原因是出於恐懼。其他事也一樣能借助鏡子來看清,如運動、社會關系、職業和金錢等。

  正是由於這種恐懼,即害怕被排斥的心理,使人們服從而不去質疑那些被廣泛接受的觀點或流行的趨勢︰“ 你的房子是資產” 、“ 用一個貸款來結束其他負債” 、“ 努力工作” 、“ 提升” 、“ 有一天我會成為副總統” 、“ 存錢” 、“ 加薪後我要買更大的房子” 、“ 共同基金是最安全的” 等等。

  大多數人的財務困境是由於隨大溜,簡單地跟從其他人所造成的。因此我們都需要不時地照照鏡子,去相信我們內在的智慧而不僅只是恐懼。

  邁克和我16 歲時,我們在學校有了麻煩。我們不是壞孩子,只是開始遠離人群。我們在周末及平時放學後為邁克的爸爸幹活,幹完活後,我們會花幾個小時坐在一邊聽他爸爸和銀行經理、律師、會計師、經紀人、投資商、經理和員工開會。邁克的爸爸13 歲就離開了學校,現在卻指揮和命令著一群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他們對他唯命是從,並且當他對某個問題表示不滿時畏懼不已。

  富爸爸不是一個隨大流的人,他是一個善於獨立思考的人。

  他憎惡“ 我們必須這麼做,因為其他人都這麼做” 這類的話,他也憎惡“ 不能” 這個詞。如果你想讓他做什麼,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對他說︰“ 我想你辦不了這件事。”

  邁克和我通過參加富爸爸開的各種會議學到了不少的東西,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在學校裡包括大學裡學到的都要多。邁克的爸爸沒有受過高等學校教育,但他有很多的財務知識並且最終獲得了成功。他曾一遍又一遍地對我們說︰“ 聰明人總是雇比他更聰明的人。”

  所以,我和邁克時常有幸花幾個小時聽那些聰明人說話並向他們學習。

  因此,邁克和我很難遵循老師所教的那些傳統的教條,這樣問題就來了。當老師說“ 如果你得不到好成績,在社會上也幹不好” 時,我和邁克就皺起了眉頭。當我們被告知要遵循既定的程序、不要偏離規矩時,我們看到這種學校的程序是如何扼殺創造性的。我們開始明白為什麼富爸爸說學校是生產好雇員而不是好雇主的地方。

  邁克和我經常問我們的學校老師,我們所學的東西為什麼不實用,或是問為什麼我們不學習有關錢的知識及其運動規律。對後一個問題,我們得到的回答常常是錢並不重要,如果我們學習優秀,錢自然會來的。

  我們對錢的力量知道得越多,與老師和同學的距離就變得越遠。

  我那受過高等教育的爸爸從不對我的成績施加壓力,這使我時常感到驚訝,但我們為錢的事爭論過。我想在歷歲時,我就已經有了比爸媽更多的財務基礎知識。因為我經常看書,經常聽審計師、企業律師、銀行家、房地產經紀人、投資人的談話,而爸爸每天只同老師們談話。

  一天,當爸爸告訴我我們的房子是他最大的投資時,一場不太愉快的爭論發生了。當時我對他說我認為一座房子並非是一個好的投資。

  下圖反映了我的富爸爸和窮爸爸在房子問題上的不同觀念,一個認為他的房子是資產,另一個則認為是負債。

    

  ( 圖 富爸爸與窮爸爸不同的觀念 )


  我還記得我畫了下面這張圖向爸爸說明他的現金流向,我也向他指出了擁有房子後帶來的附屬支出。房子越大支出就越大,現金會不斷地流出。

   體">

   ( 圖 負載現金流向 )


  今天,我仍在向房子是資產的觀念挑戰。我知道對許多人來說,房子是他們的夢想和最大投資,而且有自己的房子總比什麼都沒有強,但我仍想用另一種思想來替代這一教條。

  我妻子和我也喜歡大而時髦的房子,但我們知道那不是一項資產,由於它使錢從我們口袋中流出去,所以它是一項負債。

  因此我提出這個論點。我並不想讓所有人都同意我的觀點,因為房子畢竟是人們感情的寄托。此外,對於錢的熱衷會降低財務方面的理智,我的個人經歷告訴我,錢能使決策變得情緒化。

  1. 對於房子,我要指出大多數人一生都在為一所他們並未真正擁有的房子而辛苦地工作。換句話說,大多數人每隔幾年就買所新房子,每次都用一份新的30 年期的貸款償還上一筆的貸款。

  2. 即使人們從住房抵押貸款的利息中得到了免稅的好處,他們還是要先還清各期貸款後,才能以稅後收入支付各種開支。

  3. 財產稅。我妻子的父母每月要為他們的房子交納高達100O 美元的財產稅,這是他們退休後要交的一項稅款,這種稅賦使他們的日子很緊張,他們時常感到要被迫搬離了。

  4. 房子的價值並不總是上升。1997 年,我的一位朋友有所價值1 百萬美元的房子,而今天他的這所房子只值70 萬美元了。

  5. 最大的損失是機會損失。如果你所有的錢都被投在了房子上,你就不得不努力工作,因為你的現金正不斷地從支出項流出,而不是流入資產項,這是典型的中產階級現金流模式。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樣的呢?如果一對年輕夫婦早點在他們的資產項中多投些錢,以後幾年他們就會過得輕松些,尤其是他們準備把孩子送入大學的話。因為資產項中的投資會使他們的資產不斷增加,自動彌補支出。而先投資買下一所大房子的做法只不過是取得抵押貸款以支付不斷攀升的開支,其結果不過是拆了東牆補西牆。

  總之,決定擁有很昂貴的房子,而不是早早地開始證券投資,將對一個人的財務生活在以下三個方面形成沖擊︰

  1. 失去了用其他資產增值的時機。

  2. 本可以用來投資的資本將用於支付房子的各種高額、長期開支。

  3. 失去受教育機會。人們經常把他們的房子、儲蓄和退休金計劃列入他們的資產項目。

  因為他們無錢投資,所以也就不去投資,這就使他們無法獲得投資經驗,並永遠不會成為投資界認可的“ 成熟投資者” 。而最好的投資機會往往都是先給那些“ 成熟投資者” ,再由他們轉手給那些謹小慎微的人的,當然,在轉手時他們已經拿走了絕大部分的利益。

  我那受過教育的爸爸的財務狀況,最好地說明了過著“ 老鼠賽跑” 式生活的人的經濟狀況。他們總是量人為出,根本沒可能去投資。結果,他們的負債,比如抵押貸款、信用卡貸款總是比他們的資產還多。 下面的圖示簡練地解釋了這種情況︰

 

  ( 圖 窮爸爸的財務狀況)

  富爸爸的狀況反映了進行投資和減少負債的結果。

 

  ( 圖 富爸爸的財務狀況)

  富爸爸的財務報表還說明了為什麼富人會越來越富。資產項目產生的收入遠可彌補支出,並且可以用剩余收入對資產方進行再投資。隨著投資的積累,資產會越來越多,相應地收入也就越來越多,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其結果是︰富人越來越富!

  

     ( 圖 為什麼富人愈來愈富)


  中產階級發現自己總是在財務問題上掙扎,原因何在呢?中產階級的主要收入是工資,而當工資增加的時候,稅收也就增加了,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支出傾向也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同等增加。他們把房子作為主要資產反復進行投資,而不是投資於那些能帶來收入的真正的資產上。

( 圖 為什麼中產階級無法擺脫財物問題)


這種把房子當資產的想法和那種認為錢越多就能買更大的房子或消費得更多的理財哲學就是形成今天債台高築的社會的基礎。過多的支出把家庭拖入到債務和財務不確定性的旋渦之中,這種情形甚至發生在人們工作成績優秀和收入固定增長的時候,而這種高風險的生活正是由於缺乏財務知識教育所造成的。

  90 年代經濟不景氣,人們大量失業,就已經表明了中產階級的財務狀況是多麼脆弱。
公司養老金計劃突然被“401K 計劃” 所替代,社會保障體系明顯地陷入困境,不能再成為退休後的生活來源,恐慌在中產階級中產生。而今天來看這倒是件好事,許多人意識到這個問題並開始購買共同基金,投資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股市的漸漸復甦,並且越來越多的共同基金被創立以滿足中產階級的投資需要。

  共同基金因其風險小而大受歡迎。一般的基金購買人因為忙著去支付稅款和貸款、儲蓄孩子上大學的費用、償還信用卡等,根本無暇去研究如何投資,所以他們依賴於共同基金的管理專家來幫助他們投資。而且,因為共同基金投資多個項目,使他們感到風險被“ 分散化” 了。

  這些受過教育的中產階級贊成基金管理人提出的‘’ 風險分散“ 的說法,他們想安全運作,避開風險。

  但真正的原因仍在於早年缺乏必要的財務知識教育,這也是普通中產階級被迫回避風險的原因。他們必須安全操作,因為他們的經濟地位虛弱︰他們的資產負債表從未平衡過,承擔著大量債務而且沒有能夠產生收入的真實資產。他們的收入來源只是工資,生活完全依賴於他們的雇主。

  所以當名副其實的“ 關系一生的機會” 來臨時,這些人無法抓住機會,他們必須保證安全,因為他們負擔著高額的稅和債務。

  正如我在本部分開始時所說的,最重要的規則是弄清資產與負債之間的差別。一旦你明白了這種差別,你就會盡力去只買入能帶來收入的資產,這是你走上致富之路的最好辦法。不斷地這樣做,你的資產就會不斷增加。同時還要注意降低你的負債和支出,這會讓你有更多的錢投入資產項。很快,錢會多到可以讓你進行一些投機性的投資了,這些投資能產生從100 %到無限的回報,5000 美元的投資很快就能翻到1 百萬或更多。這種中產階級稱為“ 太冒險” 的投資實際上並無風險,只是因為你缺乏某些很重要的財務知識而不知道究竟該怎樣去看待這些投資機會。只要你擁有足夠的財務知識,你就不必害怕去“ 冒險” 。

 

如果你和大多數人一樣,你就是下圖所展示的情況︰

  ( 圖 大多數人的狀況)

  作為一個自己有房子的雇員,你努力工作的結果如下︰

1. 你為別人工作。如大多數人為工資而工作一樣,你的努力使雇主或股東致富,你的工作和成功將使雇主成功並且可以提早退休。

  2. 你為政府工作。政府在你還未看見工資時就已拿走了一部分,努力工作只是使政府的稅收增加。大多數人都在為政府工作。

  3. 你為銀行工作。繳稅後,你的下一筆最大支出該是償還抵押貸款和信用卡貸款了。

  問題是如果你只懂得工作努力,上面三方從你那兒拿走的勞動成果也就會越多。你需要學會怎樣才能使你的努力更多地、更直接地為你和你的家人帶來益處。

  一旦你決定把精力集中於創建自己的事業,你該怎樣確立目標呢?對大多數人而言,他們的目標是保住他們的職業並依賴工資取得他們想要的資產。

  隨著資產的增加,他們應怎樣衡量自己的成功呢?何時他們才能意識到他們是富人且擁有財富?如同我有自己的資產和負債定義一樣,我也有自己對於財富的定義。實際上這是我從一個名叫巴克敏斯特。菲萊的人那兒借用的。有人把他叫作騙子,而另一些人則稱他為天才,幾年前圍繞他在建築業有不少的流言。他在1961 年曾申請了一種圓頂結構專利,在申請中,菲萊講了一些關於“ 財富” 的話。起初這個定義的確令人迷惑,但是讀過後,你就開始有感覺了。他是這樣定義的︰財富就是支持一個人生存多長時間的能力,或者說如果我今天停止工作,我還能活多久?

  不像淨資產被定義為資產和負債間的差額那樣,盡管這種定義常常充斥於人們關於支出的廢話以及關於某物值多少錢的觀點中。財富的這一定義為發展一種新的真實準確的衡量方法創造了可能性,現在我能衡量並且的確知道我經濟獨立的目標已實現到哪一步了。

  淨資產通常包括那些非現金資產,就像你買回後堆在車庫裡的材料。財富則衡量你的錢正在掙多少錢,以及你的財務生存能力。

  財富是將資產項下產生的現金流與支出項下流出的現金流進行比較而定的。

  讓我們來看個例子。比如說我的資產每月可產生1000 美元,可我每月卻要支出2000 美元,那我還有什麼財富可言呢?

  讓我們回到巴克敏斯特。菲萊的定義,用他的定義,我還能活幾天呢?假定一個月30 天,按這個定義,我只能活半個月。

  當我每月從資產項可得2000 美元時,那我就有財富了。

  當然我並不富有,可我有財富了。現在每個月我從資產項得到的現金流與支出等量。

  如果我想增加支出,我首先必須增加資產項產生的現金流來維持我的財富水平。注意,這時我不再依賴工資,如果我辭職了,我每月還能用資產項產生的現金流維持支出,也就是說我仍能夠生存。

  我的下個目標是從資產中得到多余現金再進行投資。流入資產項的錢越多,資產就增加得越快;資產增加得越快,現金流入得就越多。只要我把支出控制在資產所能夠產生的現金流之下,我就會變富,就會有越來越多除我自身勞動力收入之外的其他收入來源。

  隨著這種再投資過程的不斷延續,我最終走上了致富之路。

  請記住下面這些話︰

    富人買入資產;

    窮人只有支出;

    中產階級買他們以為是資產的負債。

  那麼我該怎樣開始我的事業呢?請聽麥當勞的創立者怎麼說。

上一頁   下一頁  1  2-1  2-2  3-1  3-2  4  5  6 7 8 9 10